山谷祭──與死者同樂的慶典

廣告

說到慎終追遠,古埃及人應該算是即慎重其事。人在死後製做成木乃伊,並置入墓中存放,等待重生。

法老和貴族除了華麗的墓葬,並透過在墓室中實際擺放真實供品或模型、繪製壁畫、書寫咒語等供應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之日常所需,更有甚者會另建祭廟,定時由祭司奉上供品祭拜。

Deir el-Bahari的哈謝普蘇祭廟

古埃及的墓,大家的印象也許是重重機關密封,阻隔所有人的進入。實際上並非如此,只有存放身體、棺木以及祭品珍寶的墓室在入葬完畢後會回填封閉,此外還是有前廳甚至前庭是可供家人前往弔唁的,只是入口多在千年的風吹日曬中坍塌,使得考古學家需要科學探測和一些運氣才找得到它們。

祖先親人的墓並沒有平常不可造訪的規定,不過就如果華人大多可能會在清明節前後前往清掃祭奠,古埃及人,至少在底比斯(Thebes),會在「山谷祭」(Beautiful Festival of the Valley,Ḥb nfr n int)時隨著神明出巡的隊伍前往多數墓葬所在的尼羅河西岸山谷,拜訪及祭祀先人。

「山谷祭」始於收成季(Shemu)第二個月的新月,時間大約落在現今的6月。這一天,底比斯主神阿蒙神,以及其妻母特(Mut)、其子月神孔蘇(Khonsu)的神像會從尼羅河東岸的卡奈克神殿(Karnak Temple)出發,渡河繞境到西岸諸位法老的祭廟。大隊人馬行巡、渡河、歡慶,數日才會結束,再回到神廟。

底比斯墓主的親屬前來,不僅可以難得的一睹神(像)的風采(神廟和佛寺廟宇不同,是神的居所,平常並不開放信徒入內參拜祈福),也趁此時間在墓的前廳/前庭與已逝的親友共享盛宴,大概也會遇到家人同樣葬在附近的親朋好友,可以互相串門子問候。

Nakht墓(TT52)中的山谷祭宴會聚餐場景

埃及人對於死後福祉的確保,可說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為防不幸親友不再有辦法來團聚,他們索性將理想中的山谷祭同歡場景繪製於墓室前廳,也就是真實聚會應該進行的場地牆面上。壁畫中除了酒水美食,還有歌舞娛樂,親戚老友們更是直接名列在上,形成一場永恆的宴會,不散的筵席。

這個祭典至少從中王國便開始慶祝,而且是古埃及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慶典之一,並一直延續到希臘羅馬時代。後來的克普特語中,這個月份被稱為Ⲡⲁⲱⲛⲓ(Paoni),就是來自埃及文的pꜣ n int(that (month) of valley (festival)),即山谷祭的月份。

古埃及月神──孔蘇

廣告

在古埃及,最主要的崇拜對象是太陽,不過屬於多神信仰的埃及,還有其他多到數不完的神或神的分身。

這次來談談月亮之神「孔蘇」,英文拚作Khonsu/Khons/Chons/Khensu。孔蘇其實不只是一個月亮之神,祂同時也掌管時間。祂的祭祀中心位在底比斯,在那裡祂和阿蒙(Amum)、母特(Mut)並列為「三聯神」(Triad)。這個神話體系在之前的〈古埃及主要神話體系簡介〉沒有介紹到,主要是在第十八和二十五(庫施)王朝特別受到愛戴。

其中的阿蒙原是愛馬仕城(Hermopolis)的八元神之一,掌管虛無/空。到了中王國時期,祂在底比斯成為「眾神之王」,尤其在第二中間期後期,底比斯脫離希克索人的統治而獨立為第十七王朝,最終並擊敗希克索人,再次統一埃及,進入新王國第十八王朝,阿蒙隨著崇敬祂的人成為「上下埃及之主」,也從地方神祇一躍而成全國性的大神,並與太陽神拉結合,而有阿蒙─拉的出現。

新王國時的阿蒙形象。

阿蒙的配偶母特也經歷過一番變化。母特這個字寫作一隻禿鷲,原本的意思就是「母親」,是八元神中水之女神Naunet的一個稱號,因為原始信仰中「水」是一切誕生的源頭。不過,水和母親的形象在後世已分化,於是母特獨立,並成為造物女神。對於母親/母神的信仰,可說是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而在埃及,祂和阿蒙結為連理,取代八元神中原本和阿蒙配對的Amaunet,並成為「眾神之后」,頭戴上下埃及紅白王冠的結合體。母特也吸收上下埃及早已存在的守護女神,成為自己的不同面向,不過太複雜多變,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盧克索神廟浮雕。右側男性為拉美西斯二世,左側女性為母特,祂頭上有禿鷹裝飾,還戴著紅白王冠的結合體。

接下來稍微談談原本的底比斯主神──蒙圖(Montu)。祂原本也是地方神祇,是太陽神破壞力量的化身。第十一王朝有三或四位法老以祂為名,叫作「蒙圖和闐」(Montuhotep),意思為「蒙圖是滿意的」。其中蒙圖和闐二世正是結束第一中間期,重新統一埃及的人。

一個神的崛起往往與世俗統治者拖不了關係(聽起來怪怪的,但在埃及就是如此),進入第十二王朝,新法老決定遷都孟菲斯,而底比斯成為法老崇敬的「阿蒙」的祭祀中心,蒙圖瞬間降階為阿蒙的兒子,不再被視為太陽神的一種面向,而成為一名戰神。但蒙圖也沒有保住阿蒙之子的地位,終被孔蘇取代,也不是卡奈克神殿祭祀的底比斯三聯神之一。(寫到這,練習人都有點想替蒙圖流淚了QQ)

廣告

簡單介紹完神話流變,讓我們回到主角孔蘇身上。

根據一則紀錄於卡奈克的托勒密時期孔蘇神殿牆面上的神話,甚至將祂描述成在宇宙創生時的重要角色。孔蘇不只主宰月亮,祂也是治癒之神,擁有打敗侵擾土地、空氣、海洋與天空之邪惡靈魂的絕對力量,這些靈魂與人為敵,以病痛攻擊身體,並導致衰退、瘋狂,以及死亡。

在〈Bekheten王子〉(寫在刻於西元前四世紀,但描述西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事蹟的Bentresh石碑)故事中,當使節要求請一位神幫忙驅除邪靈、治療疾病,法老立刻到孔蘇的神廟。據說祂也親自治癒了法老托勒密四世,法老為了感謝祂,使用「保護國王並驅離邪惡的孔蘇所摯愛的」(beloved of Khonsu who protects the king and drives away evil spirits)的頭銜。

祂的關愛當然不會只在法老,也會延伸到一般平民,因此,許多埃及人以祂為名。人們也相信祂能夠影響生育力(fertility),祂能使植物成長、水果成熟、動物孕育繁殖,對於男人和女人而言,祂更是愛之神,還能幫助女人懷孕。

卡奈克孔蘇神廟中庭。

然而,祂也有黑暗的一面。在埃及早期歷史中,孔蘇似乎被認為是暴力而危險的神。祂在〈食人者讚歌〉(Cannibal hymn,金字塔文的一部份)中是一位嗜血的神,是弒神者(Slayer of Lords),幫助死去的國王抓住並吃掉其他神祇,而棺木文則形容他是「靠心臟生存的孔蘇」(Khonsu who lives on hearts)。不過到了新王國時期,他主要被當作阿蒙與母特溫和而慈悲的兒子來崇拜,後世的死亡之書也不再抄錄有這個段落。

關於祂名字的意義有一些歧見。部分學者推測是代表尊貴的胎盤(placenta,埃及文轉寫作h-nisw),但現在普遍接受這個名字出自「khenes」(hns),意為「跨越(to cross)」或「旅行(to travel)」(指祂跨越天空的旅程)。然而孔蘇還有幾個不同的稱號,用來稱呼祂不同的形象:

  1. 非常滿意的底比斯孔蘇(Khonsu em Wadjet nefer hotep)
  2. 新月孔蘇(Khensu-pa-khart):祂是新月光的化身,是新生之光的象徵,也是世代與繁衍之源。神的這個面向也和親新的空氣連結,因此也連繫到「蘇」(Shu,空氣之神)。在新月之時,祂被稱為「全能的公牛(mighty bull)」,到了月圓祂則被與閹割的公牛連結。
  3. Khonsu pa-khered(孩童孔蘇)被描述為「阿蒙神的第一個偉大兒子」(first great son of Amun),也是拉神的一個面向。就像Ra-Horakhty,祂被認為在早晨時是小孩,晚上為老人,祂在一年之初也被形塑成一名兒童,祂再變得虛弱後以孩童之姿重新降臨,如同光盤(Disk)般重生
  4. 供給者孔蘇(Khonsu pa-ir-sekher,Khonsu the provider,希臘人稱為Chespisichis)
  5. 壽命決定者孔蘇(Khonsu heseb-ahau,Khonsu, decider of the life span)
  6. 真理(Ma’at)之主(卜塔[Ptah]也使用這個稱號)
廣告

孔蘇神廟建在卡奈克神殿範圍內。從拉美西斯三世開始,之後的數位新王國統治者陸續擴建。有三個神龕分別指定奉獻給神的三個面向:孔蘇神廟、非常滿意的底比斯孔蘇神廟、將計畫實踐於底比斯的孔蘇神廟(”The Temple of Khensu”, “The Temple of Kenshu in Thebes, Nefer-hetep” and “The Temple of Khensu, who works his plans in Thebes”)。神的其他面相大概就在主神廟一起祭祀。

孔蘇同時也和其他一些神祇有連結。在Khumnu(希臘名Hermopolis),祂被稱為Khonsu-Djehuti(Djehuti是托特的埃及名字,常見的托特則是希臘化的說法);然而在底比斯,孔蘇和拉、蘇、敏(Min,富饒之神)、荷魯斯連在一起。到了晚期,歐西里斯和孔蘇被稱為雙牛,並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

儘管在底比斯和阿蒙還有母特緊緊相繫,在Kom Ombo(位於亞斯文省)孔蘇被認為是索貝克(鱷魚神)和哈托爾的兒子;在埃德富,祂被認為是歐西里斯之子,稱為「腿之子」(the son of the leg,這個腿是指歐西里斯屍體的一部份,一般認為是在這個省找到)。

Kom Ombo神廟一景。

形象上,孔蘇通常被描繪成孩童木乃伊。身為阿蒙的兒子,祂留著兒童的側辮,還有屬於神的彎鬍子,頭頂載著滿月光盤的新月頭飾,手持彎鉤和連枷(如同法老以及歐西里斯)。有時候,祂持著頂端是Was(象徵力量)或Djed(象徵穩定)的權杖。孔蘇一般還會戴寬鬆項鍊,前端是新月形胸飾,背後則是猶如反鑰匙孔形的平衡墜飾(counterpoise)。他的木乃伊形象和卜塔十分相似,分辨祂們的唯一方法是卜塔戴的項鍊平衡墜飾形狀不相同。

孔蘇也會被描繪成鷹隼首人身,但和荷魯斯或拉不同,祂的頭上是月亮,而非太陽符號。如同也曾被視為月亮之神的托特,孔蘇也與狒狒連結,但非常少描繪成這個型態。在晚期,孔蘇可能完全以人或鷹隼首的樣貌被繪製在飾板(plaque)上,伴隨著祂的雙親阿蒙和母特。祂也可能被描繪站在鱷魚的背上,和荷魯斯一樣。作為「時間紀錄者(chronographer)孔蘇」,右上會握著筆。孔蘇同時也是遊戲的愛好者,特別是senet。祂時常被記錄在和托特玩Senet棋。

Kom Ombo的孔蘇。

神話故事中,大地之神蓋布(Geb)和蒼穹女神努特(Nut)是一對夫妻,但拉不准許努特在日曆上的任何一天生產,而當時的日曆是360天。為了幫助努特,托特和月神玩Senet棋,並以月光為賭注。托特可是智慧之神,以聰明著稱,於是月神輸了,祂損失的月光導致月有盈虧;托特則用贏來的光創造了五天,讓蒼穹女神分別產下歐西里斯(Osiris)、賽特(Seth)、伊西絲(Isis)、奈芙蒂斯(Nepthys)與長荷魯斯(Horus the Elder,以區別歐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兒子。荷魯斯在埃及信仰中太重要,因此在不同版本神話中常有不同的稱號和關係)。多出來的這五天,不包含在12個月之內,是埃及的新年慶典時間。一則神話,展現了埃及人對天體變化的想法,也呈現了埃及曆法曾經的變化。一說這個月神就是愛玩Senet棋的孔蘇。

拉美西斯二世摯愛的王后娜芙塔莉墓中壁畫的玩Senet其場景。她頭上的禿鷲髮飾,也是讓自己與母特(母親)連結。
廣告

主要參考資料

http://www.ancientegyptonline.co.uk/khonsu.html

http://www.wepwawet.org/wiki/index.php?title=Khonsu

古埃及主要神話體系簡介

廣告

古代的埃及是各路神祇豐富而精采的地方,尤其埃及幅員廣闊,有著不同的神話系統,但又因為國家的統一而雜揉在一塊。實在太過複雜,所以練習人以下只簡單介紹主要的一些神祇系統和相關神話。不過還是要事先聲明,不只有不同體系,各個體系的故事說法也很多種,以下僅供參考。

三大神話系統

埃及從各個村落統合為一個大國家之時,不同的信仰相遇,或融合或競爭,最終有些地方神祇的角色被其他神祇吸收,有些則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三大系統。

  1. 太陽城(Heliopolis)的九柱神(Ennead)
  2. 愛馬仕城(Hermopolis)的八元神(Ogdoade)
  3. 孟菲斯(Memphis)的三聯神(Triad)

由於許多古地名只知名不知地,或相反,而現代阿拉伯文地名又太多人不會發音,所以常常使用的是希臘化地名,以上三者都是,甚至連對三個神話系統的稱呼亦然。

以下就從最多人知道、神數最多,故事也最複雜的太陽城九柱神開始說起。

太陽城九柱神

太陽城通常音譯為赫利奧波利斯,但實在是又長又沒意義。

𓉺 這個加德納編號O28的符號,是太陽城的代表符號,可能意指一種當地人奉為聖物崇拜的柱子,也有一說指的就是奔奔石(Benben)。

奔奔石是一個與創世神話相關的聖物崇拜,象徵的是生命誕生的原始土丘,傳說中原始水淵中升起了原始土丘,而阿圖姆神就住在這上面。另一說奔奔是太陽神拉的住所,但後世拉與阿圖姆結合,所以差別不大。它的形狀就是一個金字塔的形狀,應該說金字塔可能是模仿它的形狀,之後在方尖碑和金字塔頂端也還是會放上奔奔石,可以說是奔奔石崇拜的升級版。奔奔石還跟古埃及鳳凰,傳說中會浴火重生的神鳥奔努(Bennu)有關係,奔努鳥被認為是太陽神拉的靈魂,平常棲息在生命之樹,而奔奔石是給奔努鳥的燈塔。

第十二王朝Amenemhat 三世金字塔上的奔奔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回歸正題,九柱神的古埃及文是九個表示神的 𓊹 符號以3×3排列(更多關於埃及文字符號的介紹請見〈形音意篇〉),其譜系大致如下:

這個神話系統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第四代兄弟姊妹的恩怨情仇,但神話的目的就是要從頭說起,解答人們的對起源的疑惑,所以還是讓練習人從頭說起。

前面已經提到的阿圖姆(Atum)是太陽城地區信仰的造物神,不過早期王朝古王國埃及正在經歷信仰觀念的轉變,而後形成一個崇拜太陽的國度。太陽神拉(Ra或Re)的名字則大概在早期王朝時期的太陽城出現(所以希臘人稱之為太陽城一點也不為過),法老以太陽神為王權的來源,所以大力支持,拉很快的成為全國性的信仰主神,阿圖姆於是被與拉結合,代表落日,是太陽疲憊衰老等待重生的形象。上圖中也把阿頓(Aton)列為等同,祂是阿馬納時期被奉為唯一真神的太陽光盤神,同樣是太陽信陽的一環。不過,事實上後期很多神都與拉聯名,所以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混淆。

第二代的神是空氣之神舒(Shu)以及水之女神特芙努特(Tefnut),祂們分別由阿圖姆的精液和口水而來。之後兩位生下第三代的大地之神蓋布(Geb)和蒼穹女神努特(Nut)。這裡可以看到埃及和中文習慣的「大地之母」之說法相反,以大地為父,蒼穹為母,這與希臘神話以蓋亞為大地女神、烏蘭諾斯為天空之神也不一樣,但卻有其獨特的脈絡。因為日生日落在埃及的神話中有兩中說法,一是太陽夜夜乘著船在陰間行走,打敗巨蛇怪而後再次升起;另一種說法是太陽每天清晨被努特生出來,黃昏又被吃下去。所以如果天不是女性,第二種說法就無法成立。

接下來再回到神話故事,天地這對不知道是姊弟還是兄妹成天黏在一起,最後是爸爸舒看不下去,所以就從中間將他們兩人分開,於是就產生了眾生萬物生存的空間。

努特被舒撐起,與蓋布分開。Nesitanebtashru的死者之書插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圖片來源:Art Resource

雖然被分開,蓋布和努特還是生下歐西里斯(Osiris)與伊西絲(Isis)、賽特(Seth)與奈芙蒂斯(Nepthys)這兩對夫妻兼兄弟姊妹。從這個神話就可以看到古埃及兄弟姊妹結婚的久遠傳統。兄弟姊妹一旦多起來,紛爭總是免不了,於是就開始兄弟反目仇殺。其中恩怨大概如下:

歐西里斯某天竟然分不清自己的兩個姊妹,於是和奈芙蒂斯過了一夜,並懷了阿努比斯。賽特非常不爽,於是私下為歐西里斯量身打造一個精美石棺,並在宴會上聲稱誰合適就送誰。就是一個古代仙履奇緣的概念,但不是跟王子回家過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一個殺身陷阱。大家輪流躺進石棺試大小,輪到歐西里斯時,埋伏在旁的賽特手下就衝上來蓋上石棺再五花大綁的進河裡去放水流。

妻子伊西絲費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丈夫,在他身上睡了一晚並懷了何魯斯。這時賽特已經登上王位,所以伊西絲並沒有回宮殿去,而是躲在生長莎草的沼澤區,不過還是被賽特找到,所以歐西里斯被大卸十五塊丟到各地,伊西絲於是又開始尋找丈夫之旅。最終只找到十四塊,而沒有找到他的生殖器,因為已經被魚吃掉了,所以阿努比斯只好把其他部分塗上香料裹起來,製成了木乃伊。於是歐西里斯成為冥間之王,阿努比斯成為專門製作木乃伊的神,賽特則被認為是象徵戰亂的神。

何魯斯長大之後上演王子復仇記,與叔叔賽特展開大戰,最後何魯斯雖然失去一隻眼睛,但成功奪回王位並且讓父親復活。何魯斯之眼因此成為古埃及常見的護身符,而法老除了自稱是拉之子外,同時也是何魯斯的化身。身為何魯斯的母親,伊西絲的角色就有點像聖母瑪利亞,是被神格化的母親。

圖坦卡門墓中的荷魯斯之眼護身符。 (圖片來源:SolarLunar)

九柱神的故事大概就是如此。而何魯斯和哈托爾生下四個兒子鎮守四方,並且被雕刻在收藏木乃伊內臟的卡諾普罐當守護神:Imset(人首,南方,肝)、Hapi(沸沸首,北方,肺)、Duamutef(狗首,東方,胃)、Qebshenuf(鷹首,西方,腸子)。

現藏於羅浮宮的第三中間期卡諾普罐。(圖片來源:Art Resource
廣告

愛馬仕城八元神

愛馬仕城的古埃及名稱「八之城」。

希臘人以傳信神愛馬仕(Hermes,相當於羅馬神莫秋利Mercury)命名這座城,但其實它的古埃及名字是以八元神命名,意為「八之城」。這個古老的名字藉由克普特語保存,衍生為現在的阿拉伯文地名El Ashmunein。

八元神不像九柱神有這麼複雜的關係和故事,他們是四對男女共八位神祇,象徵四種世界初始的狀態:水(Nu和Naunet)、無限(Huh和Hauhet)、空氣/看不見(Amun和Amaunet)、黑暗(Kuk和Kauket)。其中男性都是蛙頭,而女性都是蛇首。

這八位元神的互動最終無法達到平衡,於是一個新物體誕生,有的版本說是蛋,有的則說是蓮花,從中誕生了太陽神拉,之後拉又創造了萬物。

丹達拉哈托爾神廟浮雕,左側的八元神分為上下兩陳列。

這八元神之中的阿蒙(Amun/Amon)原本只是愛馬仕城和底比斯的地方神,但在第十一王朝的Mentuhotep二世再次統一埃及,進入中王國 之後躍升為全國性大神,地位幾乎取代何魯斯。由此可見信仰也是政治角力的一部分,自此之後底比斯的阿蒙神大祭司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不過法老與太陽神的結合已經根深柢固,所以阿蒙神之後也與拉結合,稱為阿蒙─拉。

孟菲斯三聯神

孟菲斯是上下埃及統一之後的第一個首都,在古代有過許多不同的稱呼,但當地的神話系統倒是簡單許多,而且他們相信他們的神比其他神都要古老。

三聯神之中的父親是造物神普塔(Ptah)、母親是獅首女戰神薩赫麥特(Sekhmet),二者生下的兒子奈菲圖姆(Nefertem)負責美與療癒。其中最重要的是造物神普塔,孟菲斯相信普塔創造了世界,並用精液和手指製造出其他諸神,被稱他為九柱神之心與舌,因為心臟和舌頭是古埃及人認為靈魂和智慧之所在。

圖坦卡門的胸飾。中間三個人物左至右分別是普塔、奈菲圖姆和薩赫麥特。(圖片來源:Art Resource

雖說是三個體系,但隨著時間演進也有相互遷聯。而且還有其它地方神或小守護神,埃及的神仙世界可說是非常精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