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印和闐──從建築師到醫神

廣告

本文要介紹的是古埃及,更確切的說,是古王國時代的印和闐。這個名字在現代也許是因為電影而廣為人知,但在古埃及,他不僅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而且還是極少數以一介平民,最後被奉為神膜拜的凡人。

印和闐坐像(大都會博物館 26.7.852a, b)

上圖是托勒密時代(332–30 B.C.) 的一尊印和闐雕像。他的造型幾乎總是類似這樣的光頭/超短髮或戴帽子,坐姿並手握莎草紙捲。這尊特別精緻的銅質雕像,不僅人物和座椅分開製作,臉部的容貌還特別用不同的金屬勾勒。

不過印和闐到底是誰?為什麼死後數千年還如此被後人重視和膜拜?

古王國的印和闐

這位生活在第三王朝(約西元前27世紀),比三大金字塔還要早期的人物,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到目前為止,我們也還沒有找到(或辨識出)他的墳墓。那他只是一個傳說人物嗎?這倒也不是,一些銘文證實他是一個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階梯金字塔中發現的法老左賽爾(Djoser,又名Netjerikhet)雕像基座(JE 49889 A,B)。正面的銘文除了法老的名諱,還罕見的出現了其他人的名字,這個人正是印和闐(下圖紅框處,由右至左轉寫為ỉỉ-m-ḥtp,一般英譯成Imhotep),其名意為「在和平中走來的人」(the one who comes in peace)。

名字上方是印和闐的一串抬頭*,顯示他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卻沒有點出任何實際的豐功偉業,而現在一般認為印和闐是階梯金字塔的建築師。在金字塔出現前,古埃及帝王和貴族葬在馬斯塔巴墓(mastaba,為阿拉伯語的石板凳,因為其形狀而得名),左賽爾階梯金字塔是將墓葬向上層層加高的初次嘗試,開創了全新的墓葬形式,也是真金字塔(real pyramid)的前身。身為唯一在墓主法老的雕像上留名之人,把印和闐視為左賽爾階梯金字塔的建築師,雖然只是推論,但也還算合理。

*關於印和闐的抬頭,有不同的翻譯詮釋,根據Kemp(2018)為下埃及王璽持有人(seal-bearer of the King of Lower Egypt)、國王底下第一人(first one under the king)、王宮管理員(administrator of the Great Mansion)、王子(prince)、首席預言家(chief of the seers)。
死後的神格化

印和闐的名字也出現在下一位短暫繼任的法老墓中,另一個未完成的階梯金字塔。顯然他是個相當長壽的人,活得比他所服侍的君王還長(左賽爾在位約30年)。無論他是否設計了階梯金字塔,可以一路平步青雲,當到法老面前的紅人,他肯定是個聰明人,後世的人的確也是這麼稱讚他。世間不乏聰明之人,但隨著時間過去,人們並沒有淡忘這位印和闐,反而開始把他當作神來功供奉,也因此留下大量類似首圖的雕像。

Oxyrhynchus Papyri是一份希臘羅馬時代語言和內容都很多元的文件資料,其中提到印和闐在第四王朝Menkaure法老時,也就是大約死後的一百年左右,即被視為主掌醫療的半神。不過,希臘羅馬時代離第四王朝已有兩千多年,此時的印和闐信仰相當興盛,因此這個說法很有可能是時人的回溯想像。

到了中王國,例如Intef法老墓中的墓中,豎琴者之歌(Harper’s Song)的部分詞句就提到了印和闐和他的教導。可見連皇室也很看重印和闐留下的知識,並且將之納為儀式的一部份。然而,還沒有將之視為神的傾向。

再到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留存至今的Papyrus Chester Beatty IV,文中推崇「書記官」這個行業,並將印和闐列為成就斐然的大前輩之一。同樣第十九王朝的Turin Papyri中,也可以發現印和闐這時候的稱號,已經從原本古王國法老手下的要員,變成首席書記官、大祭司、智者,甚至「卜塔之子」。而卜塔(Ptah)乃孟菲斯信仰中的主神,是一位造物之神,也被奉為工匠之神。祂和獅克美(Sekhmet)有個兒子奈菲圖姆(Nefertem),職司美與療癒,而印和闐漸漸地取代祂,成為孟菲斯三聯神的一員。

廣告

從這裡可以發現,印和闐不僅升格了,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蓋過古老的神祈,並取而代之。並且,孟菲斯的奈菲圖姆還不是唯一的苦主。

差不多同樣在新王國晚期,雕像上的祭品公式開始出現「將任何書記官杯中之水獻給印和闐的靈魂(Ka)作為祭奠」之類的文字。被稱為「首席書記官」,印和闐實際上也慢慢變成書記官的守護神,而傳統上,這是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位置。

到了晚期王朝時代,此時印和闐本人已經逝世超過兩千年,卻達到人生成就的高峰,完全被神格化。除了卜塔神之子的角色,他也漸漸和托特同化。托特為創造文字並職司紀錄的古老神祈,在荷魯斯復仇登基的故事中也有一席之地。荷魯斯在和賽特打鬥中受傷的眼睛,就是由托特治癒的。因此,真正古老的醫療之神,應該是托特,但在印和闐與托特連上關係後,卻附帶的吸收了這部分的功能,成為醫藥、智慧和書寫之神。

盧克索神廟的托特神

有別於托特以神力修復了荷魯斯的眼睛,他的醫療能力比較類似神農氏──據說他從植物萃取出藥物,並且能治癒闌尾炎、痛風、關節炎等病症。古代的知識和職業沒有像現在分得那麼細,聰慧如印和闐若真的會點醫術,好像也不奇怪,但至少早期的紀錄通常強調他書記官的身分。無論如何,印和闐最終在孟菲斯也有了自己專屬的祭司團隊,並且因為其亦人亦神的特性,被當作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可以幫助大家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還有醫療問題。

到了托勒密時代,大量希臘人來到埃及,而他們出了名的喜歡把別人的神和自己類似的神畫上等號,而印和闐就被等同於希臘的醫療之神Hepius*。此舉也讓印和闐躍升為全國性的醫療之神,信仰中心甚至遠及現今埃及最南部的菲萊島(Philae)。信眾會前去供奉祭品,並求取醫療或生活上的幫助。

*希臘醫療之神Hepius,又稱Asclepius。即使沒聽過祂的名字,但祂的代表物可是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看到的──那就是救護車上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標誌中央的蛇杖。

印和闐的信仰還發展出獨特的祭典。一段上埃及找到的雕像銘文列出6個每年以印和闐之名舉辦的慶典,而每一個都是有音樂、有舞蹈、有宴饗的盛會。

至於托特神,大家不用擔心祂,祂並沒有完全被取代,死亡之書中在陰間記錄死者功過仍是祂的專業,而希臘人則將祂等同於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荷米斯(Hermes)。

參考資料

Kemp, B.J. (2018). Ancient Egypt. Routledge. p. 158-9.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Imhotep

http://www.bbc.co.uk/history/historic_figures/imhotep.shtml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48300

https://egyptmanchester.wordpress.com/2020/05/31/the-cult-of-imhotep-part-1/

新發掘!第三王朝法老卡巴時期墓

廣告

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EES)主持,Joanne Rowland博士帶領的考古團隊從2006年開始在中尼羅河三角洲的Quesna進行挖掘,近期確定找到的是第三王朝法老卡巴(Khaba)約只有短短六年統治期間的馬斯塔巴墓(Mastaba)。Quesna主要出土晚期王朝至羅馬時期的古代遺物,這是第一次在Quesna找到古王國(依The Ancient Site的分期為早期王朝時期)的墓。

墓葬發掘現場。

此墓南北長14.1公尺,東西寬6公尺。儘管在古代就已遭盜擾,但有足夠的陶罐和石器保留下來,讓考古學家可以推定此墓大概屬於第三、第四王朝之際。除此之外還找到一些原本墓室中的珠寶上遺留下來的珠子,不過先前一直沒有找到有題字的物件讓考古學家確認墓主身分,直到近期終於找到一個上有法老卡巴名字的圖章。

有法老卡巴(日出kha、鸛鳥ba)名字的圖章。

這位第三王朝法老鮮為人知,較著名的是在Zawiyet el-Aryan(位於吉薩與阿布希爾之間)的Z500馬斯塔巴墓中曾發現刻有他名字的石器。

Z500刻有法老卡巴名字的石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同樣在Zawiyet el-Aryan的階層金字塔(Layer Pyramid)則被推測可能是為這位法老建造的,但並沒有找到他的墓葬。

階層金字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墓是上百年來首次挖掘到確定劃分在法老卡巴年代的墓。位在中三角洲這個位置也引起關於古埃及第三王朝行政區劃的一些問題,以及Quesna馬斯塔巴墓主的身分問題。這個團隊將會繼續他們的挖掘工作,期待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線索。

參考資料:

http://www.drhawass.com/wp/rare-3rd-dynasty-mastaba-found-in-quesna/

早期王朝時期(約3000-2575 B.C.前)

廣告

早期王朝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是傳統上被稱為「古埃及」的這段歷史時期之開端,同時也是古埃及文化在史前時期數個世紀的形成階段之集大成。在這個時期,神聖的王權的被確立為埃及的政體,隨之而成的是一整個在接下來三千年裡幾乎維持不變的文化。

書寫在這個時期從一些主要用於表示物質的數量與來源的基本符號,發展成為一個可以表音、表意,共上百個符號的複雜系統,適用於管理、政治、宗教以及文學等目的。(由下圖可略見古埃及文字之演進)

可以追溯到第一王朝前的符號。

第一王朝初期的一個地名符號。

第三王朝Hesyre(譯註:法老Djoser的醫官和書記官)墓中木板上的文字。

藝術方面,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典型的古埃及藝術原則都已成形,確立了往後幾千年的藝術作品風格。

第一王朝的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平面藝術)。

第二王朝法老Khasekhemwi雕像(立體藝術)。

另一個標誌出早期王朝時期之始的重大改變是「都市化」。全國小村落的住民放棄各自的家,往較大的社群和城市遷移。一些關鍵因素(可能因地而異)影響了都市化的進程:

  1. 對安全的需求可能導致人們往堅固的城牆裡尋求保護。
  2. 都市化使國家對人口的中央管控變得容易,因此部分搬遷可能是被政府強迫的,所以都市化在階層結構較強的社會顯得更早開始。
  3. 自然環境的改變。前王朝(Predynastic)晚期埃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意為「鷹隼城」)很明顯就是這種情況。
  4. 社會逐漸發展,超越只有農業需求的階段,而需要特殊的工匠、商人,以及其他技術人員。統治貴族不僅需要這些人在左近,而且也在一起工作,因此也會住在一起。
  5. 人口結構變遷,諸如人口增加,可能導致小聚落擴張並併入大的社群。

早期王朝時期作為一個進行中的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發展的累積,實在難以確定他確切的起始點。根據古埃及傳統,第一個統治全埃及的人王是一個名為美尼斯(Menes)的人,他被認為是第一王朝的第一個國王,傳統上並將統一上下埃及的成就歸功於他。然而早期王朝時期並沒有任何資料提到他的名字,也沒有任何歸功於他的功業可以被連結到任何經考古學確認的國王,所以這個美尼斯的身分仍是個問題。

在都靈(Turin)王表與曼涅托(Manetho)王表,這位美尼斯都接續於一長串在他之前統治的神和半神人之後。在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的第一列也有一些據稱在他之前統治的國王名字。隨著我們對埃及這個早期歷史階段的知識日漸發展,我們找到越來越多資料暗示住在中、上埃及的強大統治者已經擴張他們的影響力──如果不是他們的版圖的話──到部分的下埃及。這個資訊可以和都靈王表上的神話性統治者,還有巴勒莫石碑第一列的國王相對應。如果這些不是真實的王,至少證實古埃及編年史家意識到美尼斯之前有其他國王存在。這導致一些作者提出可能有第0王朝在第一王朝之前,但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被放進這個假設性的第0王朝的國王是否真屬於同一個統治家族,甚至他們到什麼程度算是統治同一個地區都不清楚。

在大部分處理古埃及歷史的書籍中,早期王朝時期通常由第一、第二王朝組成,這是由於第一批金字塔是在第三王朝時建造,而古王國通常被稱為金字塔時代,這導致第三王朝被算入古王國。然而,在這裡必須指出,第三王朝建造的金字塔是階梯金字塔,不是從第四王朝開始建造的「真的」金字塔。Netjerikhet的階梯金字塔與Sekhemkhet未完成的階梯金字塔周圍的建築群(兩者都在薩卡拉)和第四王朝以及之後的墓葬建築群並不相似。因此可以說階梯金字塔以及第三王朝的墓葬建築群還在金字塔建築的形成階段。

在薩卡拉的Horus Netjerikhet墓葬建築群是已知最古老的全石造建築,它的結構與第四王朝以後的墓葬建築群非常不同。

再者,在第三王朝法老仍是以何魯斯名被知悉,但從第四王朝開始,法老的王名(Prenomen),以及稍晚的私名(Nomen)成為其比較重要的頭銜。這表示對王權神性的看法可能有所改變:在第一到第三王朝,國王是何魯斯神的活化身,但在第四王朝之後,國王則被視為太陽神拉之子。因此,第三王朝不應該屬於古王國,而是早期王朝時期的一部分,與其他早期王朝共同扮演自數世紀前開始之政治、宗教和文化發展在成形階段的關鍵角色。

翻譯自:The Ancient Egyp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