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故事:法老與魔法師V

廣告

Westcar Papyrus現藏於柏林埃及博物館,以它的發現者英國冒險家Henry Westcar命名。這份文件並不完整,也沒有留下發現時的紀錄,不過可以讀到幾位王子分別向古夫(第四王朝法老,吉薩大金字塔的主人)講述/展示,總共五個跟魔法有關的故事。但學者根據語法研究,認為這份文件寫於中王國時代,應該是一份託古之作。

最後一個故事不是誰向法老陳述,而是接續前一回,傑第長老預言的實現。

這一天,懷有拉神之子的如德傑特就要生了,但是難產。

拉神對伊西斯(Isis)、奈芙蒂絲(Nephthys,這兩位都是法老的守護神)、梅斯赫奈特(Meskhenet,生育女神)、海克特(Heqet,生育力女神),以及庫努牡(Khnum,陶工之神,傳說他用陶土塑造人身)說:「去吧,讓如德傑特腹中將執掌這片土地上最權威機關的三個孩子出世吧!他們會為你們建廟、供給你們的祭壇、充盈奠祭的酒器、增加神聖的祭品。」

於是眾神變裝成女樂手出發,(唯一的男性)庫努牡則給她們作挑夫,來到拉烏色(Reusre)家,並發現他的短裙上下穿顛倒了。

他看了她們的menat項鍊和sistrum叉鈴後,說:「女士們,看啊,裡面有個女人現正因難產而痛苦。」

menat項鍊(和sistrum同為另一位生育女神哈索爾的象徵物)

「讓我們看看她,我們懂得接生。」

他才說:「請進。」

他們進屋,走向如德傑特,並將她們自己和孕婦反鎖在房內。

伊西斯站在她前方,奈芙蒂絲在後,海克特催生。

然後伊西斯說:「不要在她的腹中強壯,以汝之名,烏瑟卡夫(Userkaf,「他強壯的靈魂」,第五王朝的建立者)。」

這個孩子就滑入她手臂中,一個一腕尺的嬰兒。他骨骼強健,四肢為黃金,頭是青金石。她們切斷臍帶並洗淨身體,再將他放在磚椅上。

梅斯赫奈特靠近他,說:「一位將在這整片土地上施展王權的王者。」

然後庫努牡讓他的身體強健。

廣告

伊西斯站在她前方,奈芙蒂絲在後,海克特催生。

伊西斯說:「不要在她的腹中亂踢,以汝之名,薩胡拉(Sahure,「踢拉的人」,第五王朝第二位法老)。」

這個孩子滑入她手臂中,一個一腕尺的嬰兒。他骨骼強健,四肢為黃金,頭是青金石。她們切斷臍帶並洗淨身體,再將他放在磚椅上。

梅斯赫奈特靠近他,說:「一位將在這整片土地上施展王權的王者。」

然後庫努牡讓他的四肢健壯。

薩胡拉

伊西斯站在她前方,奈芙蒂絲在後,海克特催生。

伊西斯說:「不要在她的腹中黑暗,以汝之名,克苦(指第五王朝第三位法老Neferirkare Kakai,但此處寫作𓎡𓎡𓏲𓀀kkw,音同黑暗)。」

這個孩子滑入她手臂中,一個一腕尺的嬰兒。他骨骼強健,四肢為黃金,頭是青金石。她們切斷臍帶並洗淨身體,再將他放在磚椅上。

梅斯赫奈特靠近他,說:「一位將在這整片土地上施展王權的王者。」

然後庫努牡讓他的四肢健壯。

諸神幫如德傑特生下三個嬰孩後出來,說:「開心吧,拉烏色,你的三個孩子出世了!」

「女士們,我可以為妳們做什麼?請把這些大麥給你的挑夫,接受這份謝禮。」拉烏色說。

庫努牡揹起大麥,並回到他們之所從來。

伊西斯問其他幾位神:「我們為何而來,如果不是要為這些孩子展現神蹟?我們可以向派遣我們的孩子的父親回報。」

於是她們做了三頂王冠放在大麥堆裡,再呼風喚雨回到小屋,說:「請把大麥放在這的一個封印房間,直到我們從北方演奏完回來。」

如德傑特經過14天的淨化,對她的侍女說:「屋子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有所有的好東西,除了罐子他們還沒拿來。」

「為何?」

「這兒除了那些樂手放在封印房間裡的大麥,沒有東西需要裝。」

「去拿來。拉烏色回來後會再給她們補償。」

於是侍女去打開封印的房間,然後聽到了歌唱、演奏、跳舞及歡呼等為國王所做的一切聲音。侍女回來向如德傑特稟報她聽到的一切。

如德傑特進入房間,卻找不到聲音的來源,直到她把耳朵貼在袋子上,發現就是從裡面傳出來的。她把袋子放進一個盒子,盒子再裝進一個箱子,還用皮革捆起來,最後收到放她所有物的房間,並上鎖。

當拉烏色回來,如德傑特描述發生過的事。他聽了非常開心,於是他們坐下慶祝了一天。

幾天後,如德傑特和侍女起爭執,並打了她一頓。侍女就對整個家裡的人說:「這麼對我?她生了三個國王,我要去告訴法老!」

她找到她的大舅舅,他正在露臺上綁亞麻和紗。他問:「小女孩,妳要去哪?」

她就告訴他整個事發經過。

「妳來是要我加入妳的反叛行為?」舅舅說完,拿起亞麻束又把她抽打一頓。

然後侍女要為自己拿杯水,一隻鱷魚逮住了她。

舅舅要去告訴如德傑特。他找到她時,她憂傷的坐著,心情極差。

「夫人,妳怎麼了?」

「一個在這個家長大的女孩,她跑了,說要背叛我。」

他低頭道:「事實上,她跑來告訴我[…],她要我一起。於是我把她暴打一頓。然後她去取水,被一隻鱷魚抓了。」

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呢?沒有人知道。
因為Westcar Papyrus只有保存到這裡,
後面已經毀損佚失。真的非常可惜!

*以上參考Blackman(1988)英譯和蒲慕州〈尼羅河畔的文采〉中譯改寫

帽子尖尖,鬍子翹翹,手裡拿著…

廣告

法老,作為埃及的統治者,如同諸多國家的統治者,身上會穿戴不少裝飾品,除了華麗美觀,讓人肅然起敬,許多還有象徵王權的意義。耀眼的首飾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可以說是法老不同於一般人最顯而易見的配件。然而,最不起眼的,卻可能是最不可忽略的。 

在早期王國時期,納美爾調色盤(Narmer Palette)上的法老並沒有過多的裝飾,除了衣裙,法老比較特別的裝束就是帽子,或者說是王冠。在以槌子擊斃敵人的那一面,法老戴的是代表上埃及,形狀類似保齡球瓶的 Hedjet(白王冠)。背面,當法老視察戰果,看著眼前被斬首的敵人,他換了一頂王冠,這次是下埃及的 Deshret (紅王冠)。 

納美爾調色盤

法老被稱為「上下埃及之主」,於是這兩種王冠也出現融合版。之後,埃及又發展出幾種王冠,主要有裝飾有鴕鳥羽毛的儀式用王冠Atef,還有從人面獅身到圖坦卡門都選用的Nemes,以及常在戰時配戴的 Khepresh(藍王冠)。 

Source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因為那一小搓的鬍子,怎麼看都是那麼的普通。然而,古埃及可不是個把蓄鬍當作時尚的國度,毛髮髭鬚對他們而言是藏汙納垢之處,因此最能兼具衛生與美觀的理想做法,就是剃除身上原有的毛髮,再帶上易清潔的假髮。(詳情請參閱:詳見〈三千煩惱絲:古埃及人的頭髮與假髮〉、〈古埃及人的頭髮與假髮(上)〉、〈古埃及人的頭髮與假髮(下)〉) 

頭髮可以戴假的,鬍子當然也可以! 

納美爾的鬍子看起來整理得很乾淨,沿著下巴稜線連結到鬢角和帽沿。但和被老鷹鉤住鼻子、表示敵人的符號,還有將被擊殺的手下敗將有毛髮紋路,且與頭髮連成一片的落腮鬍相比,納美爾的小鬍子顯得不那麼自然。 

其實,配戴假鬍子(false beard)是古埃及法老源遠流長的傳統和特權,並且他們會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呈現中。 

2015年初,知名的圖坦卡門黃面具的假鬍子部分脫落,博物館不當的第一時間處理方式,險些對古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時間再往前追溯,重新統一埃及,將國家帶入新時代──中王國時期的開創Mentuhotep二世,也帶著這樣的鬍子(但樸素很多)。 

Mentuhotep二世位於Deir el-Bahari祭廟中的浮雕壁畫。

吉薩金字塔前,吸睛度不亞於身後金字塔的人面獅身像,雕刻的是古王國第四王朝法老 Khafre的面容。現在的「人面」部分看起來像是撞在牆面上一樣扁平,先不說裝飾物,連鼻子都沒有。經過數千年的風化,還能保有現在的樣貌已相當驚人,但研究發現,鼻子是在後世被刻意去除。這位法老前額和下巴原本分別有 Uraeus 眼鏡蛇守護神和假鬍子,雖已掉落,但其碎塊在獅身的前爪間找到。儘管這個鬍子被認為是新王國時期的產物,有可能是修復,也可能是增添,但不論如何,這位法老的其他雕像顯示他也配戴假鬍子。 

Khafre

男性法老們將原生的鬍子刮乾淨再戴上假鬍子,那原本沒有鬍子的女法老呢? 

古埃及絕大部分的統治都是男性,但也有零星幾位女性。從哈謝普蘇她的雕像可以看出面部的線條比以前的男性法老柔和,但為了遵守並符合悠久的藝術傳統,雕像裸露的上身仍是男性平坦結實的胸膛,並且也會戴上假鬍子,例如下圖藏於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的哈謝普蘇雕像。從這個雕像還可以清楚看到用來將假鬍子繫上的綁帶,和千年前納美爾調色盤上浮雕的鬍子相似。 

哈謝普蘇

再回顧上述幾位法老的假鬍子,造型似乎不太一樣?有些看起來像是一個帶橫紋的大方塊,有些卻尾端捲翹。古埃及的鬍子可不是展現時尚的地方,這其中的差異,可以從幾個古埃及象形文字看出端倪。 

嘉德納編號A41是國王或國王的自稱(相當於中文的「朕」),符號雖小,卻沒有漏了該有的細節──頭上的Uraeus眼鏡蛇守護神,下巴的假鬍子。這個字有許多用途基本上差不多的變體(但可能有特殊的意涵或象徵性),頭上可以換戴其他王冠,手上可能加上權杖或連枷(flail)等王權象徵物。然而,卻不能和編號A40搞混,頭上少了王冠,但一樣有鬍子,這個符號卻用來表示「神」。 

A41 𓀯 vs 𓀭 A40

那差別在哪裡呢? 答案就是「鬍子」!

神的鬍子長而捲翹,法老的假鬍子基本上直的。其他幾個用來表示特定人形神祇的象形符號也都有翹鬍子。

太陽神拉𓁚 阿蒙𓁩 

描繪木乃伊的符號也都有翹鬍子。根據神話,冥神歐西里斯乃是第一個木乃伊,而法老身為太陽神拉之子,死後會加入眾神的行列,這樣說來,木乃伊有神明的翹鬍子完全合情合理。

𓀾 𓀿 𓁀

埃及的藝術很多時候是寫實的,只是需要以古埃及人的邏輯和脈絡去理解。古埃及的文物很多都已經脫離原始的位置,很難確定其原始的目的。但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是陪葬品,這位法老已逝成神,且是給木乃伊配戴,有翹鬍子理所當然。Mentuhotep二世的壁畫來自其祭廟,是過世法老被作為神侍奉祭拜的地方,所以畫家也給了法老符合其身分地位的翹鬍子。 

前面稍微提到了法老手上的道具,文章結束前再稍微補充說明。

中國的帝后肖像通常都打扮的霸氣亮麗,然後正襟危坐。歐洲的王者肖像就活潑得多,或站或坐,而且手上常有不同象徵力量和權力的聖物。古埃及和歐洲的情況類似。法老們可能因為不同情境而拿著不一樣的東西,但最重要的身分標誌是牧羊人的彎鉤(heka)以及農人的連枷(nekhakha1,不僅因為農牧是養活埃及眾人最重要的產業,這兩項工具還可以用於管教(羊群)與攻擊(獵食者)。此外,這兩件組也是冥神歐西里斯的聖物,而歐西里斯作為神話中的第一位法老,所有的法老都是他的繼承人,死後也都會被製作成歐西里斯(木乃伊),因此法老的人形棺通常都是手持這兩件法器。

𓌀

會出現在法老(或神)手上的還有was權杖,其形似簡化的混亂之神賽特,具有鹿形不明生物的頭和叉形的尾,象徵神權和抑制混亂的力量。埃及人非常重視秩序與規律,厭惡意外與混亂,於是這個符號也常被用作護身符。 

  1. 連枷,或槤枷,是一種農用收割工具,用於分離穀物的外殼。通常由至少兩段大的棍子組成,棍子之間由短鏈相連。一根棍子由使用者握持並揮舞,其他的棍子則對穀物進行擊打,從而使外殼從穀物上分離開來。簡單來說,連枷有點像是大型的雙截棍,這樣應該就可以想像拿來當作武器時的攻擊力吧。 

【古埃及文101】法老篇

廣告

在之前的【古埃及文101】基礎篇做了古埃及文的基本介紹,也提到一篇古埃及文中最容易辨識的是法老的名字,以下就來說說法老的各種名稱。

中國古人常常不只一個名字,有名、有字、有號,字跟號還可能不只一個,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頭痛。古埃及的法老也是如此,從第五王朝後半開始,完整的王銜(royal titulary)由五個頭銜(titles)或大名(great names)組成,每一個都表現出法老王在古代埃及社會的角色之一部分,也顯現出王權的神聖本質。

何魯斯名(Horus Name)

第一王朝法老Djet的何魯斯名  (Andreu e.a., L’Egypte ancienne au Louvre, Hachette 1997, p. 43.)

何魯斯名是王銜中最古老的部分,起源於古埃及社會以及法老的角色逐漸成形的前王朝時期。這個頭銜所知最早的例子由一隻鷹隼(通常用以象徵何魯斯)棲息在一個稱為serekh的帶裝飾方塊上,這個方塊象徵王家宮殿(Royal Palace)。不過在一些例子,鷹隼或/和serekh方框都可以省略。

這個頭銜的象徵性非常濃厚,它表現出王的地上權力(王宮)和天上神何魯斯的神聖權力──從高空俯瞰整個國家,可以進攻地面上任何獵物的鷹隼──之間的緊密關聯。

這原先可能是某種旗幟或傳達王室至高無上訊息的象徵,但是在前王朝晚期,這個頭銜的長方框中開始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表達何魯斯神的某個特定面向。有人指出第一王朝的這個頭銜通常以諸如Horus Aha(戰士何魯斯,Horus the fighter)或Horus Djer(壯士何魯斯,Horus the strong)等名字表現何魯斯攻擊的形象。不過在第二王朝,重點似乎更著重在維持國家的穩定,像是 Horus Hetepsekhemwi(兩權力和平共存的何魯斯,Horus, the two powers are at peace)的名字就被應用。

第二王朝的其他名字以更神學的詞彙反映法老的角色,並聯結將他到其他神祇。例如Horus-Netjerikhet(最神聖體何魯斯,Horus, the most divine of body)或Horus Kha-ba(以「巴」的型態升起的何魯斯,Horus, arisen as a Ba)──巴(Ba)是古埃及認為組成個人的重要元素之一,概念類似一般所說的靈魂,但又不盡相同。這個頭銜在第三王朝進一步的演變為表達與何魯斯、法老,以及其他埃及眾神之間關係的神學程式(theological programme)。

何魯斯名在早期王朝時期一直維持是王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後其重要性漸失,為前名(Prenomen)和本名(Nomen)取代,但一直到法老文化的盡頭都還是正式王銜的一部分。

雙女神名(Nebti Name)

雙女神名以一組分別坐在籃子上的禿鷲與眼鏡蛇象形符號作為前導。兩個籃子唸作nb.tj,意思是「雙女神」(The Two Ladies),指稱奈赫貝特(Nekhbet,禿鷲)和烏托(Uto,眼鏡蛇。烏托是希臘化的名字,又叫作瓦吉特Wadjet),分別是上下埃及的守護女神。雙女神名因此象徵國家的二元性,分為上埃及的細長尼羅河谷地,以及下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不過同時也強調法老是保障國家統一的那個人。

禿鷲與眼鏡蛇,雙女神的象徵符號,也是王銜中最古老的成分之一,象徵上下埃及的統一。這個浮雕很細膩,籃子的紋路很明顯

所知最早確切以王銜出現的雙女神名可以追溯至第一王朝的Horus Den。

雙女神符號更早的例子在納卡達標簽(Naqada Label)上找到,可以追溯到Horus Aha統治時期,但比較可能是指稱一個奉獻給稱為「雙女神永存」(The Two Ladies Endure)的神龕,而不是半傳奇性,被歸功統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尼斯(Menes)。然而,這個例子確實顯示雙女神的概念作為二元性與埃及統一的象徵,早在第一王朝就已經存在。

納卡達標簽上被認為是美尼斯雙女神名的符號

在大部分的早期王朝裡,雙女神名常常與草蜂名(nsw-bi.tj,草蜂名之介紹詳見下)結合。草蜂名通常譯成「上下埃及之王」(King of Upper and Lower Egypt),這讓一些學者認為雙女神原本可能是草蜂名這個頭銜的一部分,只是在古王國時期分開成為獨立的頭銜。

希臘文中將雙女神詮釋為「王冠之主」(Lord of the Crowns)則是衍生的,可能是由於神廟裡雙女神為法老加冕的圖畫之緣故。

金何魯斯名(Golden Falcon Name)

何魯斯棲息在表示「金」的符號上(Tiradriti,  Egyptian Treasures, Harry N. Abrams Inc., 1999, p. 148.)

王銜的第三部分──金何魯斯名的含意較有爭議,是由一組呈現鷹隼神何魯斯休憩在通常表示「金」的象形符號上作為前導。

根據羅賽塔石碑上這個頭銜的希臘文對應,意思是「超越敵人」(superior to (his) foes),這提示這組符號象徵何魯斯戰勝賽特,因為賽特又被稱為Ombite,意為Ombos之王,而Ombos這個城市在古埃及文稱為Nebut,就是用nbw「金」這個符號來標寫。但這無疑是希臘時期的解釋,在這個時候何魯斯和賽特的對立比以往更鮮明,而早期的證據則指向另一個方向。因為如果金何魯斯名象徵何魯斯的勝利,應該會有期待連接在這個組合之後的名字具攻擊性,但大部分的時候那些名字一點也不尚武。

此外,第四王朝的古夫(就是蓋吉薩金字塔的那位,他的另一個常見的名稱奇歐普斯Kheops是希臘化的名字)和第六王朝的Merenre,他們的這個頭銜是兩隻鷹隼在「金」符號上。兩隻鷹隼常常被用來作為何魯斯和賽特和解的象徵性呈現,這和把「金」符號解釋為擊潰賽特的說法互相衝突。

在處理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王銜的脈絡中,法老說:「祂(阿蒙)形塑我為一隻金鷹隼。」圖特摩斯三世的共治者哈謝普蘇也稱他自己「女的精金何魯斯」(the female Horus of fine gold)。且金何魯斯的概念可以回溯至第十一王朝。一個第十二王朝的銘文也描述金何魯斯名為「金之名」(name of gold)。

對於金的看法和「永恆」的概念有很強的連結。新王國王族墓的墓室(burial chamber)常被稱為「金室」(golden room),不只因為它堆滿了黃金,也因為那是一個為了永恆而建造的地方。金何魯斯名可能傳達了同樣的永恆觀念,呈現了希望法老能成為永遠的何魯斯的祈許。

前名(登基名,Prenomen)

草蜂名

前名是跟隨在紙莎草和蜜蜂象形符號組──唸作 nsw-bi.tj──之後的王銜。儘管這個組合常被翻譯為「上下埃及之王」(King of Upper and Lower Egypt),另一個論及埃及地理二元性的名稱,但原始可能指的是法老本身的雙重性:第一部分的紙莎草nsw(.t)較涉及王權神聖的面向,第二部份的蜜蜂bi.tj似乎較被與法老的世俗責任連結。然而,這個頭銜的意義似乎隨著時間往指涉國家地理二元性轉變。

這個頭銜的第一次出現早於雙女神名,在第一王朝法老Den的統治期間。在大部分的早期王朝時期,這個頭銜和雙女神名緊密相關,也常常一起使用,直到第三王朝結束,兩者似乎才開始各自獨立,而草蜂名變得格外重要,被用來導出王銜中的一個新成分──前名。並且終將取代何魯斯名,成為最重要的王家官方名字。

跟隨在草蜂之後的前名,從第三王朝結束開始通常寫於王名環(cartouche)──一個連接一段直線的橢圓,傳達永恆的圖像。前名本身幾乎總是包含拉神的名諱,典型的例子有:「給拉之心的喜悅」(pleasing to the heart of Ra,Amenemhat 一世)和「拉是宇宙秩序之神」(lord of the cosmic order is Ra,Amenhotep三世)。其中第一個以拉為王名之成分的例子則是第四王朝的卡夫拉(khaf-Ra,希臘化名字為Khephren)。拉之名在前名中的出現表示王銜的這個部分是在法老登基時才被給予的,藉此將法老至於與太陽神更近的關係之中。

本名(Nomen)

拉之子

從古王國的後半開始,法老主要的名字就是前名,常常單獨出現,或只伴隨本名。本名由修飾語「拉之子」引導而出,在第四王朝初期被加入王銜之列。從那時開始,王銜正式確立為我們現在討論的形式。

就像前名,本名也是寫在王名環中,許多來源顯示這個名字通常是法老出生時的名字,它幾乎就像一個家族中的名字,諸如第十一王朝的Antef和Mentuhotep,第十二王朝的Amenemhat和Sesostris。第十三王朝有許多法老名為Sebekhotep,而第十八王朝則幾乎所有統治者都叫作Amenhotep或Thutmosis,第十九、二十王朝還因為大多法老同名,而被稱為拉美西斯時代。

法老的其他頭銜

兩地之主

在前名,草蜂符號有時候會接著或由nb tA.wj「兩地之主」取代,這又是一個表示國家地理二元性的稱謂。一個王后可能被稱為nb.t tA.wj「兩地之女主」,也就是「兩地之主」的陰性寫法(是的,古埃及文的名詞本身即有陰陽性的差別),但只有在王后積極地施展王權的少數情況下才會得到這個稱號。因此草蜂和兩地之主並不可全然替換,而且兩地之主對於草蜂應該視為一種加註,而不是同義的代換詞。

善神

有時候nTr nfr「善神」(the good god)這個詞會被置放在前名或本名之前,作為法老神聖且良善之特性的確認,也可以獨立使用指稱法老。

萬靈之主

另一個有時候置放於「拉之子」符號和本名之間的稱號是nb xa.w「萬靈之主」(lord of the apparitions)。上圖中右上是加德納編號N28的符號,表現一個散發光輝的山丘,因此這個稱號也是再一次強調了王與太陽之間的關係,而法老登基就如同太陽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一般。

到目前為止,有一個符號一直重複出現,是一個弧朝下的半圓(在描繪細緻的版本還會有紋路,如上圖的雙女神符號),加德納編號為V30,是一個籃子,作為表音符號nb,常用於拼寫古埃及文裡的「主」(lord),如上述的兩地之主、萬靈之主。不過千萬別寫反囉,弧在上的半圓是另一個符號,在「基礎篇」的字母表中出現過,加德納編號為X1,可用作表意符號「麵包」或表音符號t。而同樣是籃子,畫有把手也是另一個符號,在字母表上也出現過,是加德納編號V31表音符號k。

國王

說了這麼多,當然還有通常用作「國王」的字nsw,常縮寫成紙莎草符號,也就是草蜂名之中的「草」。如上所述,至少就它的起源,這個符號相對於王作為人世間的領導者的角色,較著重指稱王的神聖面。

法老

最後再回到我們的標題:法老。

我們通常稱古埃及的國王為「法老」(Pharaohs),這其實是希臘和希伯來人稱呼尼羅河國度統治者的方式。這個字源自埃及文 pr-aA「大屋」,原本意指王宮或宮廷。說來這個用法其實和中文會稱太子為殿下,皇帝為陛下的模式很像,都是以建築物稱呼上位者,但背後的概念可能不太一樣就是了。

在古埃及,從第十二王朝開始,當提到「大屋」時常附加「願它生、繁榮、健康」(may it live, prosper and be in health)的祝禱詞,但其義似乎仍僅止於宮殿或朝堂。「大屋」最早確實用來指稱國王本身的例子是在一封給阿蒙和闐四世(阿肯那頓)的信中,信中表示寄給「法老,願他生、繁榮、健康」。往後這幾乎成為一個固定的模板,常常只要提到法老都會接著「願他生、繁榮、健康」,差不多就是「吾皇萬歲萬萬歲」的埃及版。

古埃及常見的祝福詞組:生命、繁榮、健康

最後的一步發展是不只稱之為法老,還加上名字,就像在舊約聖經耶利米書44.30稱「法老和弗拉」(Pharaoh Hophra,即第二十六王朝法老Apries),而在埃及,這種用法所知最早的例子是第二十二王朝五位Shoshenk的其中一位。

文章主體內容翻譯自The Ancient Egypt Site ,由練習人修改補充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