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眾神多具有至少一種的動物型態,和貓有關的多是女神。其中現在最多人知道可能是巴斯特(Bastet),相關文創商品更是深受貓奴的喜愛。
不過從現存文物的數量和體積來看,最主要的貓科神應該是大貓「獅子」。除了埃及神廟和博物館收藏的大型神像,連國際奢華珠寶品牌創辦人卡地亞先生也有收藏,並運用在當代首飾設計中,流入拍賣市場的就至少有兩件(詳見:〈圖坦卡門與1920年代的古埃及風珠寶〉)。
獅克美
主要化身為母獅子的女神就是獅克美(Sekhmet,或譯薩赫麥特),是古都孟菲斯(Memphis)在聖家庭三聯神中擔任女主人的角色,和造物神普塔(Ptah)育有一子奈菲圖姆(Nefertem)。她的這個角色讓她在底比斯王朝崛起後,與當地的母神「母特」(Mut),以及另一位具有母親身份的女神「哈索爾」(Hathor)有些重疊。
獅克美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強而有力之女」,這個母親慈愛,但絕對不是柔弱的女人,她也同時是「拉之眼」,具有保護太陽神的強大力量。一則神話說到太陽神拉曾經派出化身獅克美的哈索爾討伐謀反的人類,後來獅克美殺紅了眼,眾神用計讓她將染紅的啤酒也當血喝,才拯救了人類的浩劫。
特芙努特
這個母獅子殺人嗜血的神話,也有其他版本稱主角為特芙努特(Tefnut)。特芙努特比較常見的角色是水之女神,太陽城(Heliopolis)九柱神之一,和兄弟兼丈夫空氣之神舒(Shu)皆由當地造物神阿圖姆(Atum)的精液或口水而來,輩分上算是歐西里斯的奶奶(詳見:〈古埃及主要神話體系簡介〉)。
埃及神話的確很多融合與化身的情況,但通常還是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在各自體系接是主神的拉與阿圖姆融合後,各自的女兒「拉之眼」和特芙努特也默默被連結起來。在位於下埃及的獅城(Leontopolis),舒和特芙努特被視為太陽神的雙眼,分別以公獅和母獅的形象呈現。
巴斯特
古埃及後期直到現在,巴斯特最主要的形象是貓,不過她早期其實也是母獅。不同於獅克美和特芙努特,她「原先」並不屬於之前介紹的幾個主要神話體系,她的名字直接道出了她的起源──布巴斯提斯(Bubastis)。這個城市的希臘化名字看起來也許沒有那麼像,但埃及文寫起來大致相同(下圖),至於兩者的出現孰先孰後就很難說了。
不過,埃及很多地名都隨著時代更迭,這座城市的名字至少在讀音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現在的阿拉伯文因譯成英文為Tell-Basta,都還可見巴斯特的痕跡。
同為母獅,巴斯特也跟獅可美一樣具有拉之眼殺伐及保護的特性。於是這兩者先是融合,然後再分化。獅克美成為女戰神,不僅守護國家、法老,還可以戰勝疾病;家庭與個人,由於婦女的守護則成為巴斯特的領域。
Mafdet
Mafdet可能是最早,卻被後世遺忘的貓科女神。她在第一王朝被視為法老房中的保護者,對抗蛇、歇等邪惡之物。到第四王朝,她就被記錄在最早的金字塔文。她就住在皇宮中,也掌管的皇宮,並負責攻擊、抓住邪惡的大蛇。這樣的場景再之後的墓室壁畫也還會看到,不過已經轉變成拉化身為貓,拿刀斬殺邪惡的大蛇阿佩普(Apep)。
不過這位女神雖然住在皇宮中保護法老,但應該不是一般的家貓,英文有寫作豹貓(panther cat)或猞猁(lynx)。下圖壁畫描繪聖貓斬殺邪蛇,這隻貓的耳多就特別長,不注意還以為是兔子呢,也許就是猞猁類的特徵。
參考資料
《圖解古埃及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