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必學──祭品公式
清明是華人傳統緬懷先祖的節日,大家會回到祖墳灑掃祭奠。埃及人則是會在收成季(Shemu)第二個的新月,大約相當於現在的6月,於底比斯(Thebes)舉辦大型的「山谷祭」(Beautiful Festival of the Valley)。這一天阿蒙神像(底比斯主神)會從尼羅河東岸的卡奈克神殿(Karnak Temple)出發,渡河繞境到西岸諸位法老的祭廟。同時該地區墓主的親屬也會前來和亡者共享盛宴。
埃及人總是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保障自己死後的供給,要是遭遇天災人禍,沒有後人前來祭祀可不得了。因此,山谷祭的宴會場景也會直接出現在墓室的壁畫上,作為不得已的替代,同時讓墓主在慶典之外的平常日子裡一樣有吃有喝、有親友陪伴。
除了實物、圖像、文字,語言對埃及人來說也有神奇的力量。因此還發明了一種現代學者稱為「祭品公式」(offering formula)的銘文,讓死者只要透過經過之人誦唸,就可以分得到祭品。這段銘文有固定的架構,使用方法有點類似小學生的照樣造句,可以填入不同的神、不同的祭品、不同的人名,造出屬於自己的銘文。
上圖是維基百科在Ancient Egyptian offering formula條目的圖例,這個Pepy的石碑現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 Hermitage Museum。這塊推估為第十二王朝(中王國)的石灰石碑,碑體完整,字體也工整,所以辨識不難,否則學者要研究的第一步會是需要辨識,並寫出對應的聖書體,之後再轉寫並翻譯。往下就以這個範例來說明古埃及的祭品公式。
觀察鳥和人面對的方向可以知道,碑文其實是由右至左書寫,但為了方便和我們的現代文字並列,上表改為由左至右,並列出轉寫音標、英譯。可惜中文的語序差比較多,很難並列,所以只能另外寫,這段話是說:
國王獻祭品給歐西里斯,西方人之首、偉大的神、阿拜多斯之王;給威普瓦衛,聖地之主
(1-A)是這種銘文固定的開頭,所以祭品公式也稱為Htp-di-nsw公式。符號看起來很簡單,是因為實在太常用了,所以已經幾乎固定都寫成這樣的縮寫,原本應該是下圖的三個字組成。看完個別符號,卻發現轉譯順序有點奇怪?那是因為古埃及文有類似中文正式文書中「抬頭」的概念,只是中文以空格或換行處理,埃及文則會將「國王nsw」或「神nTr」放到一個字的最前面,以表尊敬。
接下來的(1-B)是歐西里斯的埃及文名字(歐西里斯是希臘化名稱的音譯),以及祂的稱號(這個碑文列了三個,1-C~1-E,其中的「西方人」即指亡者)。不同的人可能會選擇不同的神,以及不同的稱號,但歐西里斯作為管理冥界之神,是最常見的選項。而這個石碑還選了威普瓦衛,祂也是和冥界相關的神,形象跟阿努比斯很像,也是豺頭或狼頭,有時為區分會描繪成白毛色。祂雖然也是古老的神,但大部分的功能後來都被阿努比斯吸收,以至於變得較不為我們現代人所知。
使祂們可以提供話語提示的祭品:麵包、啤酒、牛、禽鳥、亞麻、雪花石膏、香料、油膏、以及所有美好、潔淨、令人滿意的物品
從前面的Htp-di-nsw我們已經學到,這裡的第一個三角符號意思是「給予」。這個符號有時候會寫成手臂拿著這個三角形 𓂞 ,意思、標音不變,但似乎更能表現出這個字的意思。
後面接著字母s和n,以及表示複數的三豎,這個字是埃及文的第三人稱複數代名詞,相當於英文的them他們。這裡指前面兩位神明,如果只有一位,那sn會變成f(第三人稱單數代名詞he,我們下面會看這個符號)。
很不幸的,埃及文的動詞也有格式、時態變化,不過這裡讓我們暫時忽略高深的文法,畢竟(2-A)這個部分是第十二王朝才普遍出現在這個公式中,更早的這類銘文會直接從(2-B)開始。多加了(2-A)強調了由神明轉送,希望神聽到有人誦唸了這段碑文/咒語,將法老獻給祂們的祭品也分享給死者。
(2-B)的第一個部分由上圖左側四個符號組成,右側是個別符號的完整寫法和意義,整體的意思則是「聲音獻祭」(prt-xrw,voice offering)。麵包和啤酒其實不算「聲音獻祭」這個字必須的部份,但這兩項是埃及人生活必需的主食,應該是習慣成自然的成為這個字理所當然的一部份。
接下來會是一連串的祭品清單,也是展現寫碑文之人詞彙量的地方!啤酒和麵包有時會再重複寫一次(畢竟前面的麵包和啤酒實際上已經內化成prt-xrw的一部份),不過這塊碑文選擇了很多人用的簡寫模式,連隨後的4項祭品都只用單一符號代表,完整的寫法請見下圖:
除了主食之外,也沒少了肉食。亞麻是製作衣物所需的布料;雪花石膏(alabaster)是埃及學積非成是的專有名詞,其實是一種埃及的方解石(calcite),用於製作高級容器。另外還有香料和油膏,這個碑文倒是選擇用完整的方式寫出來。這些算是所有常見的祭品了,增加或減少,除了詞彙量,也可能視書寫空間或個人需求調整。
在列了這麼多東西後,中文可能還會來個「族繁不及備載」,以防漏了什麼,埃及人當然也會。本句的最後一個詞(2-E),第一組看起來像是笑臉的符號意思就是「所有東西」(xt nb(t), everthing),接下來是三個形容詞,描述/限定這些東西的屬性,畢竟不會有人想收到醜陋、汙穢、討人厭的東西吧。
有空間賣弄文采的石碑,可能會在這些祭品清單中塞入標示「千」的符號(請參考〈數字篇〉),希望可以收到成千上萬的祭品。這塊Pepy的石碑算是沒有太貪心,只在各個符號最後畫了三豎,期許得到複數的供品。
給他的靈魂,陶工總管Nehy-Ptah-Sokar-en-Pepy,願他安息,由屋舍的女主人Itit所生,願她安息。
寫了這麼長,石碑主人的名字終於出現了!
(3-A)是除了Htp-di-nsw和prt-xrw之外,祭品公式的第三個必備元素。高舉的雙手kA是靈魂(的其中一種),上下的水波紋n都是介係詞,意思是要將前面唸到的祭品給某某某的靈魂,而這個某某某就接在後面,且人數不限一人。
埃及人沒有「姓氏」的概念,所以他們會用各種官方或家中的稱謂來介紹一個人。(3-B)是個官職,上方乍看像上引號的其實是舌頭,通常譯為監督者或總管,不過既然以舌頭作為一個職稱,想表達的應該是這個人有發號司令的權力。舌頭之下畫出一個陶工(並標示複數),指明他負責管理的對象。接著(3-C)才是主角的名字,而後面的(3-D)我們在〈形音義篇〉已經見過它的其他寫法。mAa xrw直譯為「真實之聲」,表示前面的這個人已通過審判,獲得安息。雖然寫法多變,但總不離其兩個基本三音符號,不算太難辨識,而且一定是接在人名之後,這個規律讓它有類似標點符號的功能,幫助讀者斷句,同時找到了關鍵的人名。
接著讓我們先跳到句尾,這裡又是另一個mAa xrw,由此可知又有另一個人名出現。
Itit是誰呢?(3-E)的下方也是水波紋n介係詞,加上上方的ms,表示這個人生了Pepy,所以她是Pepy的母親。(3-F)是一個女性常被冠予的稱謂:半圓畫的其實是一個籃子,其中一個常見的意思就是主人(lord),在前面歐西里斯的稱號中出現過。埃及文另一個可能會讓中文使用者崩潰的特性是名詞具有陰陽性,而這第二個反方向的小半圓是字母t,同時也是用來表示陰性的字尾,因此這位主人是女性。至於是什麼的女主人呢?最下面的符號畫的是簡化的埃及房屋平面圖,綜合起來,她就是「屋舍的女主人」。
其子 Ra-dedi ,願他安息。其子Iy ,願他安息。其女Sat-Ptah ,願她安息。
一般的銘文可能到第一個mAa xrw就結束了,但這個碑文顯然想要將其福澤擴及更多家人。
(4-A)鴨子符號後面有一豎,表示這是個表意符號(說明見〈形音意篇〉),不過那是對埃及人而言表意,這個字有時還會有限定符號 𓀀(A1坐著的男人),意思其實是「兒子」喔!不過這裡有個小問題,學者不是很確定它在這裡的意義。
這句話有3個mAa xrw,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有3個人名,原始碑文更是直接在人名之間畫了隔線,超級貼心!除了開頭單獨的鴨子符號,每個名字的最前面也都還有一隻鴨子,然後下面是字母f 𓆑,在這裡是第三人稱單數陽性代名詞,意思是「他的」(his,這裡指Pepy)。總合起來,這些人都是 Pepy的小孩,最後一隻鴨子後面出現了表示陰性的小半圓t,是個女兒,前面兩位則是兒子。這裡3組名字和稱謂都已完整,讓最前面落單的鴨子所扮演的角色變得不明確。可能是想強調後面這些人都是Pepy的子嗣,或者就是個美麗的錯誤吧!
其妻 ,家庭女主 Hepi ,願她安息。其女 ,他的最愛,Iti ,願她安息。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很快知道我們還要在認識兩位Pepy的家人。在石碑上,只有一段文字是縱向書寫,就是(5-A)到(5-C)。 mAa xrw前面是名字,更前面的詞跟(3-F)相同。這個家庭除了Pepy媽媽,還有第二個女主人,那會是誰呢?最前面的(5-A)意為「他的太太」,這個答案應該不意外吧!
媽媽、老婆、兒女都點完名了,還有一個人是誰呢?
又是一個女兒,而且這個爸爸偏心的很明顯!在跟(4-E)一樣的「他的女兒」下面還加了一個形容詞:「他所愛的」,然後才點出這位愛女的名字。
大致分析介紹完了碑文,可以再看看旁邊的圖畫。右下角坐在祭品桌前的男人應該沒有疑問就是Pepy本人,左下角還跪坐著一個女人──依其縮小的比例而言,不太可能是老婆或媽媽,而且她就配置在愛女的名字下方,所以這位應該就是Iti了!
最後可以再往上看到石碑的最上方,乍看好像有一張臉,但其實是由兩隻對稱的荷魯斯之眼和一個申環(shen ring,即王名環的原型,是圖像中鷹形荷魯斯會持有的神器之一)組成,兼具神力及裝飾性,是埃及常見的作法。
參考資料
http://egypt-grammar.rutgers.edu/Miscellany/pepy_Hermitage.pdf
https://www.ucl.ac.uk/museums-static/digitalegypt//ideology/festivaldates.html
Bill Manley & Mark Collier, How To Read Egyptian Hieroglyphs A Step By Step Guide To Teach Yourself,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9.
6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