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約翰‧葛黎福與古埃及
John Greaves(1602-1652)是一位英國數學家。咦,講埃及怎麼會介紹數學家呢?其實所謂的埃及學是在19世紀埃及文初步破譯,考古越來越興盛後才慢慢建立起來。在這之前,大多數關於古埃及的紀錄和研究都是出於私人旅遊經驗和興趣,也包含許多臆測和想像。
回到這位小約翰‧葛黎福,他是長子,沿用父親的名字。老約翰是個有頭有臉的人,是Colemore(位於英國南部Hampshire)的教區長(rector),小約翰就在這裡出生。長成後受教於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Balliol學院,並在1630被選為倫敦Gresham學院的幾何學教授(英國的教授professor並不容易取得,通常一個領域只會有一人,是相當高的榮譽)。

前情提要結束,終於要提到埃及了。在遊歷歐洲過後,小約翰於1637年來到所謂的「東方」旅遊,並蒐集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和希臘文獻,並對埃及金字塔做了比以往旅行家精確的調查,算是以學術方法研究記錄埃及的早期貢獻人。回程小約翰二次造訪義大利,在羅馬期間他創制了古代重量(weights)和測量(measures)的調查研究,是早期量測學(Metrology)的經典。
除了數學,小約翰在天文學方面也很有研究。1643年,小約翰獲得薩維爾天文學教授(Savilian professorship of astronomy at Oxford)的殊榮,但卻因為怠忽職責,喪失了原本的Gresham學院教授的資格。這個牛津大學的教位創立於1619年,至今歷任21位教授,小約翰是這個教位的第二任。1645年,他提出一份曆法改革的論文,雖然得到國王的認可,但卻因為國家的動亂而從來沒有實施過。

這段時間的英國因為議會和國王的權力分配而爆發衝突。1642年,國王與議會之間的衝突正式轉向軍事面,演變成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或所謂的「清教徒革命」),這一年小約翰也成為牛津大學另一個古老學院──Merton學院的次級管理人(subwarden),而這個學院是內戰期間牛津大學唯一傾向國會的學院。不過後來牛津被國會派佔領,小約翰並遭到肅清,在1648年同時失去Merton學院和薩維爾天文學教授的資格。薩維爾天文學教授之位由Seth Ward繼任。小約翰顯然做人不算太失敗,Ward就職後替他追回被積欠的薪水,並高腰包給了他一筆錢安身。
沒了工作,但小約翰所有已經夠他度過餘生。退休的小約翰搬到倫敦,結了婚,閒暇時寫書、編及整理蒐集的文書,直到50歲去世。
講了這麼多,好像小約翰就是去中東玩了一趟,順便測量了金字塔。不過呢,因為小約翰在牛津的書在遭到肅清之後大部分佚失,所以Pyramidographia, or Description of the Pyramids in Egypt(1646)就是他留下的重要著作之一,用學者的眼光描述他所眼見並測量的金字塔。
另外還有應該只是託名於他的The origin and antiquity of our English weights and measures discover’d: by their near agreement with such standards that are now found in one of the Egyptian pyramids: together with the explanation of divers lines therein heretofore measured(這名字也太長@@)一文,作者提出了古埃及金字在建造時所用的測量單位和英制度量衡有關係。19世紀拿破崙軍隊在埃及的發現在歐洲引發埃及熱,並由這個脈絡發展出所謂的金字塔吋(pyramid inch),並有換算英吋和聖肘(sacred cubit,聖經中的一種測量單位,牛頓曾提出其實際長度的換算)的方式。另外,研究者還發現金字塔吋和地球,甚至於太陽系的幾何學有許多巧合。結論就是英制度量衡即使不是來自神聖的起源,也是源遠流長,這在英美討論改換為公制度量衡(也就是公分、公斤等)時發揮了影響力,至今仍沿用舊制。

這麼厲害的單位怎麼沒聽過?
因為它已經被推翻啦!重量級的埃及學家Flinders Petrie(倫敦大學學院的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館就以他命名)在親自造訪並重新量測金字塔後發現,金字塔的實際高度沒有大家想像的高,因此所有的相關論述都只是毫無根據的假說罷了。
參考資料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1911),「Greaves, John」條(Wikisour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Greav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ramid_i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