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藍,據悉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人工顏料,成分是矽酸鈣銅(calcium copper silicate,化學式CaCuSi4O10或CaOCuO(SiO2)4)。一說,這種美麗顏料最早追溯至五千年前,第一王朝末代法老Ka-Sen統治時期的墓室壁畫。另外也有人認為使用埃及藍的最早證據是第四王朝,大約是距今四千五百年前。不論何者,都非常久遠。到了新王國,埃及藍大量用在繪畫的顏料,雕像、墓室壁畫、石棺上都可以找到。此外,埃及藍也被用來製造一種埃及彩陶的釉料。
在古埃及的信仰中,藍色是天空的顏色,所以也是宇宙的顏色,同時也和水、尼羅河連結。因此,藍色是生命、生殖力以及重生的顏色。其中一樣埃及人能夠獲得的天然藍色物品就是青金石(lapis lazuli)。那是一種深藍色的半寶石,可以研磨為末,但這實在太昂貴,而且必須從阿富汗進口。於是,埃及人開始想方設法製造合成顏料,以替代青金石的天青藍,因此埃及藍在埃及文中叫作hsbd-iryt,意思就是「人造的青金石」。
埃及藍的製造最終也許散播出去,在地中海其他地區都可以找到,例如雅典萬神殿的雕像、龐貝古城的壁畫,可以說是非常廣泛的被使用。
根據2015年8月最新公布的研究,即使肉眼沒有看到藍色,埃及藍顏料確實被用在許多地方。這項研究的對象是藏於柏克萊加州大學Phoebe A. Hearst人類學博物館的木乃伊肖像(羅馬時期繪製在木板,綁在木乃伊臉上的肖像),原發掘於埃及Tebtunis古城。依據藝術風格判斷研究對象是西元二世紀的作品,當時的藝術追求模仿被視為藝術宗師的希臘,傾向使用黃、白、黑、紅,而避免使用藍色。不過在利用不同掃描技術檢視之後發現,雖然表面上沒有看到藍色,但埃及藍顏料確實被用來調整衣服的白色和背景的灰色,甚至用在底下的草稿。用點藍色來調整色調在繪畫上不算太稀奇,但用特製的埃及藍打草稿可是驚人發現。將被顏料覆蓋的草圖大可用便宜易得的煤炭或白堊(粉筆),不過這就表示在這時候埃及藍顏料可能相當普及,並不昂貴。
儘管埃及藍的使用地域很廣,它的配方卻在羅馬時期結束之後失傳。在龐貝古城的挖掘發現許多壁畫使用埃及藍,這促使科學家研究這種顏料的確切成分,終於在十九世紀重新找到製作方法,是混合鈣化合物(例如碳酸鈣或石灰)、銅化合物(金屬塊或孔雀石)和矽砂(或石英),並以一些鹼性物質(例如蘇打或草鹼)作為助溶劑,加熱到攝氏八百至一千度燒製。而它獨特的藍色來自其中的一個元素──銅,色調由淺到深端看程序和組成的差異。
有人認為埃及藍由絲路輾轉傳入中國地區,再經過一番調整,成分中的銅改為鋇,變為西周至漢代使用的一種顏料,稱為中國紫/中國藍(兩者成分相同,但原料比例與製程稍微不一樣)。不過,各地的藍也有可能是各自的發明,因為目前證據不足以確定此技術都源自埃及。
對埃及藍的實驗還發現它有一種非比尋常的特質,以紅光照射時會散發出紅外線。完全出乎意料,科學家還發現埃及藍在溫水中攪拌數日之後會分裂為奈米層(nanosheets),厚度只有人類毛髮的千分之一。埃及藍的這些獨特性質使科學家相信它在當代科技中也能有很好的發展,例如用於通訊目的,因為它散發的光束與遙控器和遠距通訊設備相似。由於他的近紅外線比其他波長更可以穿透組織,埃及藍也可以被用來改進生醫攝影。用作墨水,埃及藍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將開啟新道路,例如開發新型安全墨水作為生醫領域的染劑。儘管埃及藍在現代高科技的應用上還處於嬰兒期,但前景看好。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Ancient Origins, “Egyptian Blue – The Oldest Known Artificial Pigment”
Live Science, Hidden Blue Paint Found in Ancient Mummy Portraits
補充說明:木乃伊肖像
看習慣古埃及華麗石棺或金棺,無法想像木乃伊肖像怎麼用?請看下圖。
在〈天天天藍,埃及藍不天然〉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