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眼中的埃及

古埃及在中國最早的記載,可見於南宋趙汝适《諸蕃志》中的「勿斯里國」及「遏根陀國」,前者出自「埃及」於阿拉伯語的拉丁化拼音(Misr);後者所指的是埃及第二大城市阿歷山大港(Alexandria),《諸》書中關於兩個的記述中並沒有提到金字塔,「遏根陀國」一條中則提到了與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同屬七大奇景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Lighthouse of Alexandria,一作「法羅斯燈塔」,Pharos of Alexandria):

遏根陀國,勿斯里之屬也。相傳古人異人徂葛尼,於瀕海建大塔,下鑿地為兩屋,塼結甚密,一窖糧食,一儲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馬齊驅而上,至三分之二,塔心開大井,結渠透大江以防他國兵侵,則舉國據塔以拒敵,上下可容二萬人,內居守而外出戰。其頂上有鏡極大,他國或有兵船侵犯,鏡先照見,卽預備守禦之計。

據學者考證,「徂葛尼」即亞歷山大大帝,不過亞歷山大燈塔其實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才開始興建的,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公元前323年,而燈塔則大約公元前280年完成。《諸蕃志》提到的「有鏡極大」,這鏡該是作反射燈火,以供照明之用,鏡子本身是不太可能「照見」遠方敵兵來犯的。

卡特巴城堡(Citadel of Qaitbay),據說此城乃建於亞歷山大燈塔的遺址上,當中所建的材料也部分來自燈塔。 (子陵攝於2007年,照片下同)

至於初刻於康熙甲寅年(1674)南懷仁的《坤輿圖說》在介紹七大奇景(書作「天下七奇」)時,關於金字塔的描述更是圖文並茂:

三、利未亞洲厄日多國孟斐府尖形高台
多祿茂王建造,地基矩方,每方一里,周圍四里,台高二百五十級,每級寬二丈八尺五寸,高二尺五寸,皆細白石為之。自基至頂, 計六十二丈五尺,頂上寬容五十人。造工者每日三十六萬。

《坤輿圖說》中金字塔的模樣
關於金字塔在中國古文中的記載,手頭上找到的資料都在清代。如艾儒略的《職方外紀》(1623年)有以下記載:

昔國王嘗鑿數石臺,如浮屠狀,非以石砌,是擇大石如陵阜者,鏟削成之。大者下趾闊三百二十四步,高二百七十五級,級高四尺,登臺頂極力遠射,箭不能越其臺趾也。

以上兩位同為傳教士,那麼地地道道的中國作品,則有明末清初的尤侗(1618—1704),他曾寫《外國竹枝詞》一百首,詠頌世界各地風情,當中所寫的「勿斯里」,很可能是第一次描述金字塔的中國古典詩歌:

天江水到自澆田,寶鏡能空萬里煙。
更上浮圖二百丈,誰家戰馬敢揚鞭。

「天江水」指的自然是尼羅河,以「天江」代指尼羅河,於元人周致中的《異域志》中已有所見:「其國百年不一雨,止有一天江,不知其源,水極甘」,至於「寶鏡」也是繼承自《諸蕃志》中對亞歷山大燈塔上巨鏡的描述。「浮圖」僅高二百丈,詩句所寫的很可能仍是燈塔的高度,但與艾儒略的《職方外紀》中「昔國王嘗鑿數石臺,如浮屠狀」作一對照,我們不妨可視這「浮圖」其實就是金字塔:一方面燈塔「能空萬里煙」,而金字塔則能令別國戰馬莫敢揚鞭進犯,如此讀賞,全詩的佈局可更見均稱。

於盧克索乘熱氣球所拍,最右為尼羅河,從照片中可一窺「天江水到自澆田」的情況。

尤侗畢竟是借用前人文獻資料撰寫關於古埃及的詩歌。清末外使斌椿(1828年—1897年)則有可能是第一個親身探訪金字塔兼為此而賦詩的中國人:

〈古王陵〉在改羅西三十里 斌椿

航海逾五旬,又蠟遊山屐。
未明戒徒御,策蹇厯田陌。
行見村舍稀,黃沙少人跡。
古塚巍然存,高高四千尺。
北向有墓門,蘚花埋洞額。
不知何王陵,鳥篆捫斷碣。
土人勸客進,篝燈照幽窟。
深入二里遙,蛇行覓空隙。
中有石槨存,扣之韻清越。
翁仲臥千年,蒼然土花碧。

這詩頗詳細地記述了斌椿在埃及時的遊歷。副題「改羅」當是埃及首都「開羅」無疑。作者自出發後經過五十天航程才來到埃及,而為了接下來的古墓之旅,他又要用蠟塗抹其「遊山屐」了,「遊山屐」乃引用「謝靈運喜遊山陟嶺,特製遊山屐」的典故。「未明戒徒御,策蹇厯田陌。行見村舍稀,黃沙少人跡。」四句寫出陸上旅程的顛簸以及當地較落後的風光。接着,詩人來到金字塔的面前,先直寫其氣勢(巍然)、高度(高高四千尺);「蘚花埋洞額」一句則可見當時的金字塔身上已長有植物,與我們現在所見的已有不同;「鳥篆捫斷碣」一語,寫的自然是古埃及石碑以及其獨有的象形文字。然後,當地人就帶同斌椿(及同行人)進入金字塔,「蛇行」一語寫出了金字塔裏面的路狹窄難行(其實進入金字塔時一般人都要俯身而行)。最後四句寫金字塔裏墓室的石棺,「翁仲」乃出自秦朝巨人阮翁仲之典,詩人大概是因為驚見金字塔之巨型,所以才認為葬於其中的也必然是身型高大。至於「扣之韻清越」、「蒼然土花碧」兩句,分別涵蓋了聲、色、香的感官。結尾的「蒼然土花碧」可堪玩味,「蒼然」二字自有感慨無奈之意,而「土花」可指苔藓,亦有可能是指石棺上的花痕,但結合最後的一個「碧」字,倒為死氣沉沉的陵墓添了一點生機,所以我傾向視之為苔藓,甚至是墓室內泥土上所開出之花。

左:卡夫拉金字塔 中:胡夫金字塔 右:孟卡拉金字塔 前:駱駝乙隻

無論斌椿此詩是否第一首寫金字塔的中國古典詩也好,本身也言之有物,內容充沛。有說「人類害怕時間,時間害怕金字塔」,金字塔既代表死亡,也代表了永恆,在死亡與永恆的懷中,我們看到,一點點的生命曾經活過,綠過。

清末《點石齋畫報》所繪的吉薩金字塔群與獅身人面像

本文作者為子陵,原發表於個人網誌「薄此厚彼」/練習人編輯

資訊分享

練習人 View All →

古埃及文化、歷史的業餘愛好者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