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王朝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是傳統上被稱為「古埃及」的這段歷史時期之開端,同時也是古埃及文化在史前時期數個世紀的形成階段之集大成。在這個時期,神聖的王權的被確立為埃及的政體,隨之而成的是一整個在接下來三千年裡幾乎維持不變的文化。
書寫在這個時期從一些主要用於表示物質的數量與來源的基本符號,發展成為一個可以表音、表意,共上百個符號的複雜系統,適用於管理、政治、宗教以及文學等目的。(由下圖可略見古埃及文字之演進)
藝術方面,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典型的古埃及藝術原則都已成形,確立了往後幾千年的藝術作品風格。
另一個標誌出早期王朝時期之始的重大改變是「都市化」。全國小村落的住民放棄各自的家,往較大的社群和城市遷移。一些關鍵因素(可能因地而異)影響了都市化的進程:
- 對安全的需求可能導致人們往堅固的城牆裡尋求保護。
- 都市化使國家對人口的中央管控變得容易,因此部分搬遷可能是被政府強迫的,所以都市化在階層結構較強的社會顯得更早開始。
- 自然環境的改變。前王朝(Predynastic)晚期埃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意為「鷹隼城」)很明顯就是這種情況。
- 社會逐漸發展,超越只有農業需求的階段,而需要特殊的工匠、商人,以及其他技術人員。統治貴族不僅需要這些人在左近,而且也在一起工作,因此也會住在一起。
- 人口結構變遷,諸如人口增加,可能導致小聚落擴張並併入大的社群。
早期王朝時期作為一個進行中的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發展的累積,實在難以確定他確切的起始點。根據古埃及傳統,第一個統治全埃及的人王是一個名為美尼斯(Menes)的人,他被認為是第一王朝的第一個國王,傳統上並將統一上下埃及的成就歸功於他。然而早期王朝時期並沒有任何資料提到他的名字,也沒有任何歸功於他的功業可以被連結到任何經考古學確認的國王,所以這個美尼斯的身分仍是個問題。
在都靈(Turin)王表與曼涅托(Manetho)王表,這位美尼斯都接續於一長串在他之前統治的神和半神人之後。在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的第一列也有一些據稱在他之前統治的國王名字。隨著我們對埃及這個早期歷史階段的知識日漸發展,我們找到越來越多資料暗示住在中、上埃及的強大統治者已經擴張他們的影響力──如果不是他們的版圖的話──到部分的下埃及。這個資訊可以和都靈王表上的神話性統治者,還有巴勒莫石碑第一列的國王相對應。如果這些不是真實的王,至少證實古埃及編年史家意識到美尼斯之前有其他國王存在。這導致一些作者提出可能有第0王朝在第一王朝之前,但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被放進這個假設性的第0王朝的國王是否真屬於同一個統治家族,甚至他們到什麼程度算是統治同一個地區都不清楚。
在大部分處理古埃及歷史的書籍中,早期王朝時期通常由第一、第二王朝組成,這是由於第一批金字塔是在第三王朝時建造,而古王國通常被稱為金字塔時代,這導致第三王朝被算入古王國。然而,在這裡必須指出,第三王朝建造的金字塔是階梯金字塔,不是從第四王朝開始建造的「真的」金字塔。Netjerikhet的階梯金字塔與Sekhemkhet未完成的階梯金字塔周圍的建築群(兩者都在薩卡拉)和第四王朝以及之後的墓葬建築群並不相似。因此可以說階梯金字塔以及第三王朝的墓葬建築群還在金字塔建築的形成階段。
再者,在第三王朝法老仍是以何魯斯名被知悉,但從第四王朝開始,法老的王名(Prenomen),以及稍晚的私名(Nomen)成為其比較重要的頭銜。這表示對王權神性的看法可能有所改變:在第一到第三王朝,國王是何魯斯神的活化身,但在第四王朝之後,國王則被視為太陽神拉之子。因此,第三王朝不應該屬於古王國,而是早期王朝時期的一部分,與其他早期王朝共同扮演自數世紀前開始之政治、宗教和文化發展在成形階段的關鍵角色。
在〈早期王朝時期(約3000-2575 B.C.前)〉中有 6 則留言